您當前位置:首頁最新動態新聞
易培云教授受邀出席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啟巔峰對話
2022-11-04
11月3日,以“綠能”未來——綠色能源革命與低碳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重磅活動之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碳大會在上海舉辦。


海內外科學界“最強大腦”圍繞“雙碳”目標,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全球碳中和國際科技合作、科學碳治理以及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性技術突破等方面展開深度探討,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高質量的新洞察、新思路與新方案。上海氫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易培云受邀出席,并展開深入探討。

在圓桌對話環節,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蓋姆(線上),2018年埃尼前沿能源獎得主王中林(Zhonglin Wang)(線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上海氫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易培云,聚焦低碳發電與動力、新型低碳電力系統、零碳交通、太陽能與氫能等關鍵技術,探討如何通過先進科技形成強勁推動力加速世界產生實質性的轉變。


易培云教授表示,未來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有望與氫能相結合,氫-電協同將成為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途徑之一。


就汽車行業而言,易培云教授認為,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突破2000萬輛,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100萬輛,未來十年還將實現大幅度的增長。


而在新能源汽車中,燃料電池汽車目前發展十分迅猛。全球燃料電池汽車約有5萬輛,而我國就超過了1萬輛。國外的豐田、現代、寶馬和國內的上汽集團、東風汽車等世界主流汽車廠都已大量投入研發費用并實現了小規模量產。“這是因為在過去三年,燃料電池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燃料電池電堆的成本已經降低了80%”,易培云教授表示。氫晨科技已推出單堆300kW大功率金屬板燃料電池電堆,體積功率密度達到6.2kW/L,向國際一流水平看齊,并于年底實現小批量交付。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燃料電池的成本和體積接近傳統內燃機的水平,到2030年,燃料電池的壽命能與傳統內燃機壽命相當”,易培云教授介紹說。


而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的氫氣從何而來?易培云教授認為,可以先將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轉化為電能,再用電解水制氫。其中,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是一個新的方向,它具有體積小、效率高、動態響應快的特征,非常適合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這種不穩定的發電方式。


此外,易培云教授認為,未來要想實現碳中和,進行國際合作非常重要。“能源的進步依賴于世界頂尖的科學家”,易培云教授表示,“例如現在質子交換膜制氫設備成本是堿性電解(AWE)的3-5倍,未來要想降低成本,還需要各國頂尖科學家的合作。我們希望能通過國際合作在新材料技術、新的微觀結構方面有一些突破。


上海高度重視推進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力爭達到25%,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


今年,世界頂尖科學家碳大會再次落戶上海,承上啟下,開辟低碳、零碳發展新格局,同時也將強化上海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橋頭堡在推動低碳轉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的標桿和范本作用。


上海先后印發了《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和《上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等多項政策文件,鼓勵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發展與創新,為該行業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氫晨科技將繼續不斷自主創新,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促進產業發展和進步,助力實現上海乃至全球的氫能產業中長期目標和碳達峰目標